- May 09 Mon 2022 17:01
台灣達哥*台灣房屋-新莊中正富國店-買屋搜尋-
- Apr 09 Wed 2025 09:16
出售中古豪宅 申報有撇步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經濟日報/胡順惠 2025-04-08
5月報稅季,去年若有出售中古豪宅,應留意申報規定,會計師提醒「實際利得為原則、設算利得為例外」,也就是說,民眾出售適用舊制房屋,只有當無法提出原始取得成本時,才能按財政部設算標準來計稅,不能任意選擇申報方式。
財政部表示,個人出售2015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房地,適用舊制課稅,僅房屋交易部分要課所得稅,土地部分免所得稅。應依規定計算財產交易所得,在過戶隔年5月一併申報綜所稅;至於出售2016年元旦後取得房地,屬於房地合一新制,則是在過戶次日起30日內申報,不須在5月報稅時申報。
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表示,財政部公布去年舊制房屋所得稅設算標準,分為豪宅、一般宅,其中豪宅影響特別顯著。出售房屋含車位成交總價達標,如台北市為6,000萬元、新北市為4,000萬元,其他四都及新竹縣市為3,000萬元,剩餘縣市為2,200萬元以上,即視為豪宅。
坪數價格也首次納入豪宅標準中,像是台北市每坪120萬元以上、新北市每坪75萬元以上、四都加新竹縣市50萬元以上,其餘縣市每坪35萬元以上,也同樣視為豪宅。
這類豪宅若無法提出原始取得成本,財政部規定應以總成交價為基準,按「房屋評定現值占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合計」的比例,計算房屋歸屬收入,再以該金額的20%計為所得額。
若非屬豪宅且無法舉證原始取得成本,則改採房屋評定現值的既定比例來設算。
洪銘鴻提醒,財政部有提出設算標準,有種情況可能是設算所得比實際所得還划算,但記得應以「實際利得為原則、設算利得為例外」,不能任意選擇計稅方式,如果被國稅局查出實際取得成本,可能面臨補稅、處罰。
舉例來說,小明出售台北市松山區一處成交價1.5億元的房屋(適用舊制課稅),因超過6,000萬元門檻、屬豪宅,小明用財政部標準設算所得,其土地現值4,000萬元、房屋現值2,000萬元,房屋占房地比率為三分之一,因此有5,000萬元屬於房屋,再以20%獲利率計算,以1,000萬元計算所得。
但國稅局查到小明原始取得成本為6,000萬元,等於實際上是賺了9,000萬元,屬於房屋部分為三分之一,實際所得應為3,000萬元,因已查到實際利得,不能以財政部標準來設算,小明因此被國稅局補稅。
- Apr 09 Wed 2025 09:14
災難下一波 房市逾放款恐增加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中國時報/吳靜君、王莫昀 2025-04-08
美國總統川普毀滅式關稅政策,令全球投資人信心潰散,金融人士表示,美國發動關稅戰,首波是引發股災,很多融資戶面臨斷頭危機,為維持擔保率、保持信用可能會「賣房」救股,降價求售;惟也可能會資金周轉不靈,房貸的逾期放款恐怕會因此增加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評價表示,川普關稅政策,波及產業程度持續擴大,短時間台股不可避免有明顯震盪,成為全球經濟一大黑天鵝。房市方面,買方普遍期待價跌,態度觀望,若有股市重災戶想賣房救股,勢必得讓價換成交。
有房仲業者也指出,近期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股災,加上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餘波猶在,今年首季全台房市買氣已跌入谷底,恐將創下自2019年以來新低,惟近期市場有「賣房救股」說法,實務上不易發生,主因為房市流動性低、變現時間慢,尤其是近期買氣趨緩,掛售時間拉長,更讓賣房救股緩不濟急。
房仲業者認為,目前市場上充滿悲觀氣氛,經濟表現恐受影響,雖說增加關稅會引發通膨,但更可能出現的是經濟衰退前的停滯性通膨,在此情境下,不易周轉的不動產很難成為資金避風港,但後勢如何仍需讓子彈飛一陣子才比較明朗。
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有廠商受害,財政部針對電子、鋼鐵等受衝擊較大的產業,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援與產業升級協助,例如提供出口商授信、保證及保險優惠及提供相關租稅優惠等。雖然財政部還未下「雨天不收傘」的指示,惟銀行已內部盤點協助廠商的紓困方案,例如對有困難的廠商進行債務協商、給予寬限期等協助,未來也會配合政府專案擴大紓困。
- Mar 31 Mon 2025 09:12
329檔期推案大 買氣冷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Yahoo/徐筱嵐 2025-03-30
今年度房市重頭戲、329檔期登場,受到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加上銀行放款依舊緊收,使得整體買氣急凍,即便建商推案總銷金額達8223.2億元、創下歷年次高,但來客數大減、觀望心態濃厚,若央行與金管會加大金檢力度,房市調控依舊,民眾借不到錢購屋,台積宅光環不再,恐將一路冷到928檔期,甚至未來將面臨量縮、價飆的雙重反撲。
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329檔期推案,整體總銷金額8223.2億元、創下歷年次高,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5%,僅低於2023年的8426億元,但六都和新竹的進場個數約346件,年減直逼1成;再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,「購買耐久性財」指數101.99,創下26個月的新低,而「購買房地產時機」指數99.56,則落入低於100的悲觀區間,且創下近55個月新低紀錄。
央行限18個月內動工 逼出推案潮 建商積極推案,買氣卻「大消風」,相較2023年的房市,前景似乎更撲朔迷離。台灣房屋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分析,建商推案量大,並不是對市場有信心,而是央行在2021年為了防堵建商養地,祭出購地貸款限制,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建商需在18個月內動工興建,若以時間點來換算,再扣除天災等因素,近兩年建商陸續推案很合理。
陳定中指出,如果建商未依照18個月動工的規定,銀行可依「合理比例」收回貸款並逐年加碼計息,等同被抽銀根,建商不想增加成本,就只能硬著頭皮開工,若要加快資金回收,邊建邊售是最合算,反映在預售案量上,今年仍舊是推案高峰。
央行在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中,並未加碼第八波選擇性信用管制。陳定中直言,總裁楊金龍提到以專案金檢來取代,對行庫而言防不勝防,從2021年至今年2月底止,換算約50個月,央行專案金檢次數共計170次,相當於每個月金檢3次,只要有瑕疵就得提報告,甚至台灣銀行被開罰100萬元,在內控收緊下,放款更趨嚴格。
台積電赴美、罷免後補選干擾 到年底都難有熱潮 另一個因素,與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有關,陳定中表示,台積電效應在過去幾年為南部房市注入強心針,房價幾乎翻倍上揚,早期買到幾乎是賺到,但台積電今年3月宣布之後,整體投資氣氛下降,周邊民眾也開始憂心,如中科二期擴建計畫仍未交地,是否意味著進駐生變。
陳定中認為,「整個上半年一定冷」,在央行未鬆手信用管制,行庫嚴控放貸水位,對市場都不是正向訊息,很難出現交易量增加的可能性,先不論投資客或換屋族,即便是首購族,薪資所得不會太高的情況下,即便有新青安房貸,貸款依舊受到影響,到年底不會有熱潮,倘若因罷免成功,下半年需要補選,選舉因素對房市帶來干擾,今年氛圍恐怕「冷」、「寒」都不足以形容。
房市交易急凍不健康 增加供給才能反轉 品佳建設董事長胡偉良受訪時提醒,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讓市場交易量急凍,政策目標看似達成,卻埋下不穩定因子,目前市場的「冷」,並非真正健康,而是「買氣冷、推案變冷、信心冷」的三重夾擊,若不處理根源,三年內將面臨量縮、價飆的雙重反撲。
胡偉良建議,面對此困境,不是凍結市場,而是加速供給,根據房屋稅籍資料統計,截至去年第4季為止,國內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有515萬3575棟、占比達55%,老屋占比太多,而新屋的供給不足。
胡偉良認為,依照每年的買賣移轉棟數30萬棟來看,裡面包含中古屋的交易,以及預售屋的交屋案件,當中新屋供給量恐怕只有10萬到13萬戶,但新屋量應該要到20萬棟才合理,除了興建增加供給,透過都更危老不僅能「舊換新」,還能進一步達到「價穩質升」的雙目標。
- Mar 29 Sat 2025 09:22
購屋信心 近55個月最悲觀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工商時報/郭及天、陳碧芬 2025-03-28
信用管制未鬆綁、房市交易低迷,重創買方信心,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最新消費者信心指數,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「購買房地產時機」指標顯示,3月為99.56點,購屋信心不僅落入低於100的悲觀區間,且指標創近55個月新低紀錄。
自2020年8月起,該指標即超過100,代表購買房地產信心樂觀,不過去年12月近年首次跌破100,今年1月及3月也都低於100,反映近期市場購屋信心為四年多來最低迷的階段。但在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六個分項指標中,與房地產較相關的「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」指標,本月調查為101.99點,月減0.8點,民眾回饋仍偏向樂觀,並沒有出現雪崩式信心喪失。
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,評價自從去年9月中央銀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消費者信心呈現下滑趨勢,雖然年初因年終獎金進帳、軍公教加薪、房貸水位稍降,使1、2月的指數微幅反彈,然而3月台積電宣布將增加赴美投資,引發國人對其在台布局的疑慮;加上部分行庫放貸內控趨嚴、央行未鬆綁管制、且持續進行專案金檢,去槓桿化態度積極,房市觀望心態更濃,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寫下近四年多來的低點。
周鶴鳴表示,總體經濟市場受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牽動,不確定性較高。大環境仍處於緊縮格局,目前房市不僅貸款成數低,融資成本也明顯提高,目前不動產放款的平均利率幾乎都超過2.5%,買家不但要準備更多自備款,每月繳款金額也因利率提高而加壓,若收入沒有顯著成長,民眾購屋意願恐還會在低檔徘徊一陣子,估測2025年房市僅能緩慢推進,價格也將盤整。雖然如此,作為房市交易的中間者,他說,大型建商並沒有想要降價讓利的意願,剛性需求的自住客轉向中古屋市場,反而出現中古屋供給面不足的現象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由於官方嚴控資金流量,受新青安政策保障,單一自住買盤貸款條件相對好,單一自住者對市場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放大;租賃融資公司納管將使中小型建商融資管道更受限,新案市場將更明顯朝大建商傾斜;政府管制著重住宅市場,對農地、工廠、商辦、店面等非住宅產品影響較小,這四類產品也可望持續吸引資金停泊。
- Mar 27 Thu 2025 09:04
租客有福 房租抵稅最高18萬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工商時報/林于蘅 2025-03-26
房屋抵稅新制今年5月報稅季正式上路,房租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,房客最高可享每年18萬的房租抵稅。國家住都中心25日表示,所有租屋族、包括居住於直接興建社會住宅、包租代管社會住宅,以及申請租金補貼的房客都可適用,提醒租客要記得申報租金抵稅才能減輕租屋負擔。
國家住都中心說明,政府推動房屋抵稅新制,《所得稅法》第17條條文修正2023年底立院三讀通過,將房屋租金支出從列舉扣除改為特別扣除額,額度並由12萬元提高為18萬元,自今年5月報稅季上路,修法過後,無自有房屋的租屋族可有感減稅,不必放棄標準扣除額,也能列報減除最高18萬元租金扣除額,今年報稅就適用。
此外,內政部推動包租代管計畫截至今年2月底媒合數已成長至86,341戶,參與計畫的房東,每屋每月享有15,000元所得免稅額度,超過部分可再扣除60%必要費用;同時,房屋稅及地價稅也享減徵優惠,還有提供公證費、保險費及修繕費的補助。
不過,仍有租客擔心遭房東限制採用租金抵稅新制之疑慮。據調查,2023年度全國有95.3%租客曾經遭遇租屋糾紛,其中以「租金支出無法申報所得扣除」占57.6%為最大主因,各縣市均有過半租客有遇此現象,而7成年齡未滿25歲。
對此,內政部強調,房客申請租補及每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,向國稅局核實提列租金支出金額抵稅的同時,並不會影響房東稅務負擔。地政司也說明,依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不得記載事項》規定,出租人不得限制房客申報租賃費用支出,也不能約定原本應由出租人負擔的稅賦增加時,將其轉嫁給房客負擔。
若房東違反規定,房客可依法主張約定無效並拒絕,同時可向縣市政府消保或地政單位提出申訴或檢舉,後經限期改正仍不改正,依《消保法》規定最高可處50萬元罰鍰,並按次處罰。
- Mar 25 Tue 2025 08:57
329檔預售屋稽查 盯五重點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經濟日報/胡順惠 2025-03-24
329檔期將至,中央、地方政府持續加強預售屋稽查作業,緊盯市場動態,將鎖定五大重點,包括廣告不實、契約是否合規、銷售資訊是否完成備查、紅單是否存在不利消費者條款、是否涉及炒作等。
為保障消費者權益,2021年7月修正施行的《平均地權條例》明確規範,建商銷售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時使用的購屋預約單(俗稱紅單),除應書面確定買賣價金及標的物外,不得約定保留簽約、轉售或其他不利買方條款,該規定已納入縣市政府預售屋稽查重點。
房市交易進入寒冬期,元月預售屋實價登錄年減67%,為近兩年單月新低。但針對329、928等推案高峰期,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敢掉以輕心,持續強化查核機制。
據《平均地權條例》規定,業者若違反紅單銷售規定,縣市政府可按戶棟處15萬元以上、100萬元以下罰鍰;若涉及炒作,也就是透過不實資訊、虛偽交易等明顯影響交易秩序,可處100萬以上、5,000萬元罰鍰。
內政部表示,過往稽查案例顯示,紅單常見違規態樣包括,約定買方逾期未簽約或未補足定金時,建商可直接沒收買方定金;或是約定買方繳交斡旋金後,才可安排購買該房屋順位等,這些均屬不利買方違規行為。
地方政府也嚴陣以待,台北市地政局透露,將關注多項重點查核,包括預售屋銷售前是否已申報備查銷售資訊及買賣定型化契約;買賣契約是否符合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;預售屋契約轉讓情形是否涉及違規;紅單是否符合法規。
預售屋廣告內容是否涉及不實;是否觸及《平均地權條例》所規定的不動產炒作行為;預售屋實價登錄資訊是否依規定申報;是否未領建照就銷售;樣品屋是否符合相關法規;預售屋轉讓所得稅、營業稅申報情形;代銷業者是否符合不動產經紀業務規範。
- Mar 24 Mon 2025 08:58
北市防災型都更 3條件放寬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聯合報/林佳彣 2025-03-22
北市進入「大都更時代」,北市更新處因應去年403大地震發生,提出防災型都更專案三大修正,經送北市都委會審議通過,預計第二季公告生效,包含1974年前申請建照且領有使照的老舊建物,都可享防災型都更獎勵,迄今為止有24件都更案申請。
更新處指出,三大修正方向,一是擴大免辦耐震評估適用對象,原本僅1974年2月15日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訂定發布前「領有使照的建築物」,現在放寬以申請建照的時間點認定,即1974年2月15日前「已申請建照且領有使照的建築物」可免耐震評估。
更新處說,二是修訂特定區域適用條件,基準容積加計都更獎勵及防災都更獎勵逾450%者,可提請都市更新審議放寬,使南港區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內老舊聚落可享該計畫獎勵,包含13處工業區、111個更新單元共52.56公頃。
更新處表示,三是增加申請彈性,考量都更時間長、實務執行,放寬由實施者自行決定報核方式,事權分送或併送,並要求若採事權分送者,權變計畫須於1年內提送報核,以維持案件推展速度。
南港區西新里長胡家瑒說,南港全區都在都更,防災型都更以1974年2月15日作為分水嶺,一刀畫下去,變成是全無或全有的差別,差1天者就沒有30%容獎,會有相對剝削感。
更新處回應,在這之後的案件,只要符合條件也可申請。
副市長李四川說,今年最重要是希望都更往前走,鼓勵所有老舊房子,尤其耐震不足的建物盡快都更。
- Mar 23 Sun 2025 09:03
北市防災型都更 3條件放寬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聯合報/林佳彣 2025-03-22
北市進入「大都更時代」,北市更新處因應去年403大地震發生,提出防災型都更專案三大修正,經送北市都委會審議通過,預計第二季公告生效,包含1974年前申請建照且領有使照的老舊建物,都可享防災型都更獎勵,迄今為止有24件都更案申請。
更新處指出,三大修正方向,一是擴大免辦耐震評估適用對象,原本僅1974年2月15日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訂定發布前「領有使照的建築物」,現在放寬以申請建照的時間點認定,即1974年2月15日前「已申請建照且領有使照的建築物」可免耐震評估。
更新處說,二是修訂特定區域適用條件,基準容積加計都更獎勵及防災都更獎勵逾450%者,可提請都市更新審議放寬,使南港區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內老舊聚落可享該計畫獎勵,包含13處工業區、111個更新單元共52.56公頃。
更新處表示,三是增加申請彈性,考量都更時間長、實務執行,放寬由實施者自行決定報核方式,事權分送或併送,並要求若採事權分送者,權變計畫須於1年內提送報核,以維持案件推展速度。
南港區西新里長胡家瑒說,南港全區都在都更,防災型都更以1974年2月15日作為分水嶺,一刀畫下去,變成是全無或全有的差別,差1天者就沒有30%容獎,會有相對剝削感。
更新處回應,在這之後的案件,只要符合條件也可申請。
副市長李四川說,今年最重要是希望都更往前走,鼓勵所有老舊房子,尤其耐震不足的建物盡快都更
- Mar 22 Sat 2025 09:05
央行:房市管制一路到年底---李坤達-台灣房屋達哥
經濟日報/陳美君、楊筱筠 2025-03-21
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(20)日首度鬆口「房市正進行修正」、值得密切注意,在央行七波房市管制措施下,民眾已扭轉對房價上漲的強烈預期心理。
對於房市管制措施是否持續至今年底,楊金龍回應,「今年底前會持續監控,目前成數這樣是可以了、差異化利率也算高,除非這樣管控還不行,才會再看看要用什麼辦法。」
楊金龍此話代表若房市沒有大變化,現行房市管制措施持續至今年底,雖不會加碼,也難以鬆綁。
央行昨天召開今年第1季理監事會議,決議房市措施維持原有措施、未再加碼。楊金龍表示,央行的措施是希望房市能夠「軟著陸」,目前有點成形,不希望房市「硬著陸」,重演美國次貸風暴、日本房市泡沫導致30年通縮,或像中國大陸近期的房市問題。
楊金龍也說,目前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37.1%還是太高,央行請銀行在一年內需自主控管不動產總量,央行業務局也會持續金檢,若沒達標,央行就會找銀行來討論,絕對不會「高高舉起、輕輕放下」。
楊金龍表示,最近有房仲調查,民眾認為一年後是最適合買房子的時候、因為房價會下來,央行正密切注意央行不會把不動產集中度要降到36%或多少數字,當成打炒房的最終目標,因為目前房價相對過去幾年更高、不可能回到以前的34%。
楊金龍說,央行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已見成效,反映在受限不動產貸款的成數下降、利率上升,去年第4季起房價漲幅減緩,例如國泰、信義房價指數的季增率收斂,政大永慶房價指數季增率轉為負值;去年10月起,房市交易也轉呈負成長。
近月銀行房貸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均減緩,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降至今年2月底的37.1%;國銀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,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同步趨升。
他強調,房市管制措施未來將持續精進,持續按季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改善方案執行狀況,也將加強專案金檢,持續關注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的缺失態樣,像是貸款成數是否超過法定上限等。
中央銀行昨日公布臺灣銀行等五大銀行新增房貸為609.4億元,寫一年新低。